李万君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公司的首席焊接专家,负责高铁转向架的焊接工作。
2007年,正值我国高铁提速到时速250公里,新动车组“和谐号”在中车长客试制生产,焊接该车型第一个转向架的光荣任务就交给了李万君。
转向架是高铁轱辘和车体连接的最重要部件,就好比是高铁的两条腿,高铁跑起来的速度和安全性,全靠转向架,因此其焊接成型的质量要求极高。
其中最难的一点,当属转向架环口处的焊接,它是承载车体重量的关键受力点。
当时我国此项焊接技术的水平并不太高,李万君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好不容易才摸索着焊接出“和谐号”车型的首个转向架。
然而,来做首件鉴定的外国专家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不但连声说“No”,还明确指出里面缺陷太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承受不住压力裂开,极有可能翻车。
李万君听后,脸立刻红了,心中羞愧不已。作为厂里焊接岗位的第一高手,他以往收获的都是赞美,还从没有被人否定过。
可是还没等他缓过劲来,外国专家又说了一句话,直接令他从羞愧变成了气愤。
只见一名外国专家摇着头说:“对于这样高精尖的技术,你们中国就只能依赖于进口!”
这门缝里看人的态度让李万君十分上火,他心想:外国人也是人,外国人能干的活儿,我们中国人必定也能干出来!
憋着这股子火气,在之后的十几天里,李万君抛开曾经的荣誉和骄傲,像个新来的学徒一样,茶饭不思,只一遍遍地研究着焊接标准,力求完美。
然而,极高的技术要求和苛刻的检测过程,让李万君毫无头绪,一度想要开口请教外国专家。
但看着对方一副什么也不愿意透露的样子,李万君彻底明白,求人不如求己,只有自己成功了,才不会再被人看不起。
于是,他就继续苦苦琢磨。几天后,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那天,李万君惊喜地发现,焊枪嘴就算挨到大管子根儿也没事,如果能够做到边焊边转圈,那么就有可能达到标准。
但周长600毫米环口的周围有很多焊接障碍,例如横梁和其他零件等,想要做到边焊边转圈,还要粗细一致实在不容易。
可是,李万君心中那种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他走火入魔一样开始尝试这种做法,边练习边改进。
最终,还真让他琢磨出了一套“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举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保证了新动车组转向架的顺利投产,也令外国专家惊叹不已!
成功攻克这项核心技术后,李万君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技术攻关多达15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专利的就有30多项。
李万君的精湛高铁焊接技术代表了中国轨道车辆转向架构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他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更值得一提的是,李万君还十分看重人才的培养。
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徒弟们快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或者超过我。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咱们国家高铁未来的发展。”
依托长客公司的“焊工首席操作师工作室”,李万君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焊接经验总结起来,做成PPT,当作培训教材,详实、细致地为学员进行讲解,倾囊相授。
迄今为止,他已经组织集中培训新焊工几百次,累计培养了优秀焊工2万余名,为我国储备了大量高铁焊接人才。
李万君常说:“用智慧和技能把手中的产品不断升华,最后达到极致,变为艺术品,这就是‘工匠精神’。 ”
为了追求这种精神,他手握一把焊枪,不辞劳苦,坚守在高铁焊接生产第一线几十年,将“技能报国”当作终生夙愿,将“大国工匠”当作至尊荣光!
正是有着许许多多像李万君一样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大国工匠,我们国家的发展才会越来越迅速,越来越令世界瞩目!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