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远古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建方国,建设家园。
商周时期,灵台县境内为黄帝后裔姞姓密须国,国都阴密(今百里镇)。其国力强大,和周文王一起争夺天下的统治权。周文王姬昌为了巩固其反商的大后方,于公元前1076年,以“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为由,伐灭密须国。
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在原密须国故地,分封同姓密国。
公元前945年,密国国君密康公陪同周恭王到泾水岸边巡游,有三个美丽女子偷偷投奔密康公,做了其妻妾。一年后,周恭王得知此事,以藐视天子、违犯周礼为由,派兵灭亡密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02年)在今灵台县邵寨镇设置鹑觚县,隶属于北地郡。
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在今灵台县百里镇设置阴密县,隶属于安定郡。
东汉时期,废除阴密县,将鹑觚县先改属安定郡,后改属新平郡。
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在今灵台县梁原乡一带侨置三水县。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将鹑觚县改属新平郡。
三国魏时,又重新设置阴密县,隶属于安定郡。
晋代,复将鹑觚县隶属于安定郡。
十六国时候,在鹑觚县境内设置赵平郡,领鹑觚县,随后,阴密县和鹑觚县全部隶属于安定郡。
北魏时,鹑觚县又改隶赵平郡。
西魏时期,将原州朝那县由百泉县迁治于今灵台县朝那镇,设置安武郡,并分置安武县。
隋代,撤销安武郡、安武县并入朝那县,后又废除朝那县,在境内设置梁原县、鹑觚县、灵台县,隶属于安定郡。灵台县名首现史册。
唐朝时期,撤销灵台县并入麟游县,鹑觚县改隶属于泾州。
唐天宝初年,改鹑觚县为灵台县,后改属于泾州保定郡。
唐昭宗时,灵台县、梁原县隶属于泾州彰义军节度。
唐天复初期,设置灵台郡、梁原郡。
五代十国,废除灵台郡、梁原郡,又设置为灵台县、梁原县。
宋代,将现在县境内的灵台县、梁原县改属于秦风路。
元朝初期,撤销梁原县,并入灵台县,隶属于泾州。
明代时期,灵台县隶属平凉府。
清朝时期,沿用明朝行政体制,灵台县仍然隶属平凉府,到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将灵台县改隶属于泾州直隶州。
民国初期,灵台县隶属于泾原道。1928年废除道一级行政机关,直接隶属于甘肃省。1935年至1949年隶属于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24日,灵台县解放,隶属甘肃省平凉地区行政公署。
1959年甘肃省撤销灵台县制,并入泾川县。
1961年恢复县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