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轨
张轨(公元255年—公元314)年,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张轨年少聪明好学,后继承叔父恩荫的五品官。301年,张轨被任命为持节护羌校尉、凉州刺史,镇守河西。张轨在河西任职期间,采用剿抚结合、恩威并施的策略,很快使河西地区成为北方唯一安定的地方,成为中原人民的避难之所。314年,张轨病故。张轨死后,其子张寔继承父职,宣布建立凉国。至其曾孙张祚时,被追谥为武王,庙号太祖 。张氏世代承袭,共传八世,达76年,史书称张氏的地方割据政权为前凉。张轨在前凉的建立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深得民心,善于团结各方力量,采取灵活的政治策略和军事行动,成功抵御了汉赵的进攻,保卫了晋室的安全。同时,他也注重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凉州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因此,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比较高,认为他是“凉州之雄”、“西北之望”。
皇甫谧
皇甫谧(公元215年-公元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西晋学者、医学家,曾祖父为东汉太尉皇甫嵩。皇甫谧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除了医学方面,皇甫谧还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并不只限于《针灸甲乙经》和《帝王世纪》等著作。历代政治家和学者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例如,司马炎曾评价他是一个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的人;房玄龄等人在《晋书》中称赞他是一个确乎不拔的高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则称他为“笃终先生”,并在他的诗歌中多次引用皇甫谧的言论。
吴玠
吴玠(公元1093年-公元1139年),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迁居水洛(在今甘肃庄浪)。南宋抗金名将,官终四川宣抚使。谥号武安。与岳飞、韩世忠等名将齐名,率领吴家军守陕川数十年,以身许国、百战御金,为巩固南宋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最著名、最经典的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剡湾、德顺五次大捷,在古代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篇章。吴玠少时沉毅有志节,善骑射,抗夏御边,屡立战功。他与金兵对垒多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而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视蜀地。关于吴玠的死因,《宋史·吴玠传》载其“晚节颇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喜饵丹石,故得咯血疾以死”,即认为他好色且喜欢服食丹药,最终患咯血病而死。后人认为吴玠之功不在韩世忠之下。
梁士彦
梁士彦(公元515年—公元586年),字相如,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北)人。少时仗义,刚烈果敢,好读兵书,涉猎经史。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他因建功拜官仪同三司。后他跟随周武帝攻克北齐属地晋州(今山西临汾),进位柱国,升晋州刺史,并打退北齐军队多次进攻。北齐平定后,梁士彦被封为郕国公,进位上柱国。杨坚监国时,梁士彦为亳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尉迟迥反叛时,梁士彦跟随韦孝宽帅兵平叛。后又参与对抗东魏的战役,屡立战功,因此得以步步高升。后杨坚对梁士彦甚为疑忌,召还京师,削去兵权。梁士彦自恃功高,心怀不满,密谋叛乱,事泄被杀。
梁妠
梁妠(公元105年-公元150年),顺烈梁皇后,甘肃平凉人。父亲为大将军、乘氏侯梁商。梁妠是东汉三大临朝执政著名的皇太后之一(邓太后、窦太后)。在两汉之交的动荡年代,梁氏的曾祖父梁统,本来只是西北边地的一名地方小官吏。于豪强混战和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纷争中,他举兵推行“保境安民”措施,后又主动归顺汉廷,为东汉政权的建立,立过大功,所以梁家才渐渐发展成为东汉中期的豪门望族。梁氏一门前后有七人被封为侯爵,二人位居大将军、执掌朝政,在宫廷内又有三位皇后、六位贵人;另外,还有三人娶了公主,成为驸马爷,七位夫人和女性食邑称君,其余被封为将、尹、校者多达五十七人。她的弟弟梁冀专擅朝权,滥施暴力,忌妒陷害忠良,多次用邪说歪理,误导梁妠。特别是到了东汉中期,梁妠成为皇后和皇太后期间,在她的蔽护之下,曾出现过以梁冀为代表的外戚与宦官相互勾结的梁氏专权的最黑暗年代,从而造成了东汉政权的日益衰败。
另记:牛仙客
牛仙客(675年-742年),唐朝宰相,出生于泾州鹑觚(今甘肃灵台)。他早年担任县中小吏,后为陇右营田使佐吏,历任洮州司马、河西节度判官,成为河西节度使萧嵩的心腹。萧嵩拜相后,荐牛仙客为节度留后,后又任工部尚书、同平章事,进爵为公。牛仙客在唐玄宗、唐肃宗两朝历任要职,曾任宰相。他的代表作《宁国院》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诗篇。牛仙客是唐朝著名的宰相之一,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他还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为人民谋福利。他的政绩被后人广泛赞誉,被誉为“贞观之治”的杰出代表之一。
平凉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历史悠久,境内现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2处,从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出土的旧石器早期先民生活的遗址可以断定距今30万年以前,平凉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轩辕黄帝曾登临今平凉市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 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是大陆标志特色平台发源地。平凉这个名字的来历与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灭前凉有关。公元358年,秦符坚欲讨前凉,于高平镇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由此得名。 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